上周去了一趟北京,借着出门的由头想着可以在当地攒一波朋友来一起动动身体,不能浪费我的机票钱啊! 在发出场地求助后,迅速得到北京朋友的回应,有一种被扎实托住的安心感。

image.png

晓雯推荐的「团结湖公园」可真是不错,小小只,但啥都齐全。有个健身场地,北京大爷、中年阿姨和活泼小鬼头们在里面热烈摆动身体。这是当下的我最爱的两个年龄群,靠近他们,吸吸生命力。穿桥而过,往湖对面林子里走,会发现一大块儿空地,还有一个平坦舞池,机智地在落日前敲定这块瑜伽场地。我一直想要带给大家的瑜伽和团结湖的气质也很契合,我希望 ta 是融入日常的,普世的,朴素去修饰的,不需要花高价才能获得的。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费登奎斯和接触即兴的原因,关于这俩,也要陆续展开写写咯。

在自然里瑜伽是我的最爱,甚至觉得瑜伽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去自然 & 找个由头把朋友约出来是重要的。我本身对吃喝没有太多兴趣,好吃好喝给我提供多余兴奋感和喜悦感的值会有,但真少得可怜。纯粹吃吃喝喝的见面已经让我有些厌倦,所以就天天琢磨着有没有更好地维持创造性友谊的活动来耍耍。与其说研究身体/带领别人动动身体是我的「事业」,当下我还是更愿意把 ta 看作是一个「友谊增强的催化剂」。

如巴黎绿叶所说:

一切技术都没有推动任何改变。你永远需要足够长的相处时间、足够多的面对面玩耍、足够深刻的以小时计算的谈天,才能决定是否和一个人成为朋友。我原本希望通过接触更广阔的陌生人圈子,让自己交朋友的几率变得更高一些。但很显然,这是毫无用处的。陌生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和我有机会朝夕相处的人
在甄别真切情谊面前,时间是我唯一的帮手。只是,能够朝夕相处的人没有那么多;没那么多的时候,我无非感到些丧气。所以,这也许就是我为什么那么喜爱“爱在”三部曲的原因吧。一次极为深刻的相处,可以穿越时间的屏障,沉淀成媲美1000次相遇的连结。

嗯,我想要创造更多更多深刻的相处!附上好朋友 F 给我的反馈,已经第一时间丢进我的 Support Doc 里了,每次沮丧的时候可以溜进去充充电。 image.png

这次见了好多老朋友,除了一起来参加瑜伽活动的,还有好几位是在 19 年因为播客认识的,平时联系也不多,但会彼此关注对方的动向;也有上半年刚认识的新朋友,面儿都还没见上,居然毫无保留要把房子留给我住。虽然最终我也没住上哈哈哈,这次蹭住了四晚另一个认识了四年多的好朋友的房子(谢谢你的收留哟,额可能你也看不到),位置好到让我在骑车出去遛弯时脑子里常常冒出「umm 北京可真好呀」「去哪儿都方便呀」虽然在大宽马路上骑着骑着超过十五分钟还是会萌发强烈的虚无感。

北京,下次见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