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7 时间的容器:美甲是对长指甲速度的可视化

20230911:Amie calendar 把苹果健康的数据和 Spotify 历史整合进日历了,在日历视图上可以直观看到运动和正念(前提是带表)的历史记录,时长和心率。看起来有点花哨,但我还蛮喜欢的,因为自己很容易被某一天听的一首/几首歌,参与的某个运动,影响到接下来要去做的事情,在日历上我一般也很少计划未来的事件,主要以记录过去已经发生了啥为主,这种整合刚好很对我胃口,很喜欢看不同事件之间的隐秘联系。心愿:能否有日历提供记录「时间流逝质感」的选项?

20230918:app with temper 换在物理世界,是不是就是可以活得还不错但也没法赚大钱的社区店。

20230928:社交媒体的置顶像是小学生在书桌上刻座右铭,接触最高频(每天都经过)、持续时间长(如果你想)、亮眼醒目(同学下课过来聊天很容易作为话引子)提醒力度比提醒软件强得多吧,但只能用一条,多了约等于没有什么是需要被提醒的哈哈哈。去自然里也是一种很喜欢的提醒,暴露在这种环境下能被反复激活思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0231005:用 siri 来传唤下任务这个动作意图的清晰度是要大大于用手指点,用手指点,常常就不知道自己点去哪里了。

20231108:尝试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个人偏见而全盘否定掉的东西,真的是一种对自己的巨大救赎。

20231112:8度的茅家埠,参加假牙在黛色参天带领的「身体边角料」工作坊,明明茅家埠去过很多次,但从来没往更深处走过,在杭州生活八年来第一次深入探索这里,水好看, 名字也好听。肢体可探索的空间太大了,一个很简单的抛球游戏就能看见许多好玩的,关于真实动作和假动作,顺着球的曲线衍生新的动作,视觉感官被剥夺后该如何用肢体划定安全区域和进一步探索边界… 日常里的身体有许多小动作,无觉知的边角料。「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假牙在全程至少提示过大家三次,发出一个动作前,请先清晰自己的意图。最后我们分成两队开始嘻哈和藏族舞 battle。陈词:这种游戏给小朋友玩太幼稚,给大人刚刚好。顺便回顾了下自己在关系里的假动作:换头像、拉黑人、放狠话、说试探人的话,都是在自动驾驶状态下拐着弯儿给一个简单的需求化妆,但实际上是每次当我做了一个选择,决定简单利落直接地说出来那个需求,结果总是比想象中好,完全不是我心中害怕的被鄙视和拒绝。

20231123:摆脱了什么什么事情缠绕的自由 (free from) v.s. 因为拥有什么什么所以可以去追求如果没有就根本不会去做的事情的自由 (free to) 细细体会ing

20231127:能够适应身体动态变化的姿势就是好姿势

20231130:人要有翻篇的能力,不依不饶就会画地为牢,be kind 是一种选择,是一个决定。致自己不致别人。

20231208:观察了下最近的混乱应该就是亲近朋友的三观在和我个人的三观打架,而内心非常不能接受这一点(整理的今天发现可以接受了...)写给自己的:1️⃣ 自己没有那么重要,忘记自我,帮助别人我才会过得平静快乐。2️⃣ 我还是相信世界上的人整体是向善的,天然信任人类。3️⃣ 不要通过屏幕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 4️⃣ 没有亲身体验尝试,就闭嘴不评价。最后一点我过去做得很差,比如练习阿汤时期,我就在网上表露出对普拉提和 crossfit 的不屑,而我其实也并没有真正长期去深入体验、练习过这两个个体系,只不过是凭借一些网上跟练视频和小红书博主得出的印象。过去类似的事情做太多了,糟糕的无意识的为了标榜自己的破烂话也说了很多,今年(自认为)已经改过了不少,再也不要评价我自己没有「具身体会」过的人事物地。

20231216:如果我喜欢的东西,是不存在进步的,不存在等级的,不存在认证的,那我还要继续吗,我投入的时间该如何得到证明呢??不会终局就和散步一样,没有评级,没有认证,没有进步一说,但一天不做真的会很难。突然想通了,对要在 movement 领域上取得进步但好像很难快速有什么可被交易的成果的执念有些释怀。这就是我要一直一直探索和投入的事情。

20231219:健身房运动就像是议论文。密集健身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很可能错),一节运动课的课程目的 -> 动作编排的意图,70% 的课程设计目的基于「达到某一种形态」剩下的 30% 才可能是基于提高体能,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你所处环境(日常生活信息源的大头)的审美风向最大公约数来决定要达到的那种形态的模样。

20231220:平滑导向资本主义赢家的快乐。增加摩擦,主动摩擦摩擦,才会获得个人自己真正的快乐!

20231228: 在小红书,有进入十万个房间(十万种生活方式)捅窗户纸的可能性,但永远不会真正进入一个房间开始生活。啃甘蔗是不可能啃的,喝点榨好的甘蔗汁就是吃过甘蔗了呀,吃橘子还得剥皮多累,买个橘子味的唇膏闻下味道不够吗?

20231229:好像知道为什么一直喜欢给纯工具型产品团队打工,带着清晰意图进来,完成后即刻可离开,体验即体验本身,体验不是服务更长停留时长的目的。

📷、户外玩耍、去大自然里动动身体,好多本来给我充电的事情,在冬天启动成本好大,最近每天平白无故多出来的时间,想到之前听播客说的每天 2-5 小时可支配自由时间会让人觉得有 agency 有自我效能感。小于 2 小时,会产生时间贫困感;2-5 小时内,自我效能感并不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超过 5 小时,人会没有锚点和方向,感觉指的就是冬天的我。只能靠爆睡耐心度过冬天了!

期待春天,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