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高洋尾冲浪日记 | 与大海握手言和

一些化敌为友的絮絮叨叨

对学冲浪的心情一直有点复杂,这是一项早早在心里埋下过种子的运动(指路古早台偶《我在垦丁天气晴》)但出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尝试。

其中两个最大的原因:一个是我近视五百度且很讨厌戴隐形眼镜,戴隐形眼镜是人生挫败感很强的几大事情之一;另一个点是:审美上自己会更偏好易于携带、随时展开、即想即练的运动。需要特地去地方,买很多装备,持续花钱找教练的运动,尝试的意愿就不是很高,可能潜意识觉得一旦开始万一爱上了岂不是个大坑。冲浪是真的蛮麻烦的,要把板子装车、要打蜡、要穿冲浪服,冬天保温夏天防晒,要涂很多防晒、防晒糊眼睛会不舒服、冲浪完又要装车、回来后要洗冲浪板洗冲浪服洗比基尼洗澡还要卸掉厚厚防晒吹头发。近视眼还得带隐形眼镜,结束了还得取下来。(sos 本人的最大阻碍)

但想学/想体验冲浪也有很多原因:最大原因是我觉得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是没资格直接就下判断说不喜欢的。而听别人描述再多颗粒度再详细,都不是我的亲身体验。必须必须必须要自己亲身尝试过,亲身体验过,才能做出更接近真实的评价。另一个原因是:我的运动动作词汇库目前还欠缺人交互的环境实时发生着变化的运动,球类和板类运动都算,而板类运动里冲浪应该是环境变化频率最高,不可控因素最多的。机缘巧合,这次刚好去深圳约了和大憨见面,本来想着深港串成一条线玩,但是入冬了预备休息,身体上不想接受过高的感官 & 信息刺激,就临时起意决定放弃香港的行程,转去惠州学冲浪。

第一天:被海浪追杀

开始学冲浪的第一天,其实也是生理期的第二天。订这个 surf camp 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会撞上生理期,而且来都来了,硬着头皮上吧。带了隐形眼镜,用上了防水棉条,携带着一个陌生的身体前往沙滩。

第一天的太阳很烈,海浪也很大,在岸上浅学了十五分钟的理论课,包含怎么提板,越浪,下板,趴板,怎么pop-up 反正在岸上听的时候我半个脑子已经懵逼了。试了几个 pop-up 就被拉下海,内心 os 是起乘还这么不熟练就能下去吗。提着板走向等浪区的过程,漫长的内心煎熬开始了,脑子里复习着岸上教的理论知识。越浪,上板,啥的都挺顺利,但是开始 pop-up 整个人就无意识进入紧张 + 脑子空白的状态,这个状态我太熟悉了,在中考,学开车,第一次纯肉身游泳的时候都曾在这个状态里挣扎。

每次浪快来了,做好「准备」,教练会很激情地鼓励我「要加油啊这次」这下身体就更紧张了,导致后面我哭笑不得对教练说,你越让我加油我越紧张,感觉像是在考试。教练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还是坚持对我说加油啊,你学得太慢了。

和往年被打压就只会怀疑自己不同,这次我的脑子开始一个自己安慰自己:有这么教课的吗,这老师真的不太行吧。没事,学的慢,是基于他的教法标准下的速度,但是不代表你笨,或者不适合这个运动,在这个运动没有天赋。仔细回忆下确实是,平移到练得最久给过最多获得感的运动,例如阿汤和跑步,第一次体验甚至前半年都不是那么顺利和惊喜,反而是那些让我最开始有点自我怀疑和磕磕绊绊的运动,能走得更加久。成功自我说服 ✅。

第一天大概上了 10-15 道浪吧,站起来 2-3 道,平均 3s 就从板上掉落。教练有点着急地提醒我主要问题还是:你太紧张了。因为紧张直接导致:两腿位置总是不对并得太拢 了 + 上半身不够直。教练会频繁提醒我调整自己的身体,但是我并感觉不到身体在什么位置是正的、什么位置是歪的,腿之间的距离,上半身是打直还是弓着背,只能眼见着自己一次次带着板子往一边倒过去,被海水捶打。

第一次冲浪体验的整体感受:挫败。

没有受伤除了手掌有点被蹭起皮,被板拍打进海里虽然有点吓人但不至于让我想放弃(不过第一轮申请休息坐在沙滩上望着海,是真的挺想放弃的)海水很咸很脏,能量很大,冲浪板好重又好胖根本不能像湾湾偶像剧里的人@彭于晏@杨祐宁 那样帅帅地用胳膊夹着大步流星。而且,作为第一次体验的小白,遇到的浪这么大风这么猛真的挺低落的,教练冷漠摇头:这是老天给你的考验啊。

确实是一种考验,浪在挑战我的志意过用,紧绷和认真。在做其他大多数事情时,即使我感到紧张,仍然能顺利完成,且我总是拥有足够的时间去意识到自己开始紧张了,并利用一些小手段进行放松。但冲浪太快了,必须时刻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才能站稳在板子上。太认真,就会翻车。可好难啊,要放松,还要去保持放松,这本身就是个死胡同,真放松的人会有要去放松的概念吗?

想起上一次听到类似的话:李辛老师说的学中医不要太努力。

第二天:和海浪成为朋友

昨天冲完浪后,心情比较低落,先是回房间睡了两个小时。晚上睡前刷了 10 个别人冲浪落水的视频,平复了下自我怀疑的情绪,呵呵,人真的好邪恶哦。看完别人的滚筒洗衣机时刻后,在瑜伽垫上自己练了一会儿起乘,教练在水里给我提反馈的时候,基本上是左耳朵右耳朵出,我知道他说的每一个字,但身体完全没有办法在那个当下迅速根据他的反馈做出调整。回到房间,我想自己练,寻找一下感觉。睡过去之前脑子里也一直在回放白天冲浪过程里最害怕的画面。我最害怕教练预判一道浪快要过来时,他推着板喊我「准备」和「起」,上板前教练还会很励志地跟我说一句加油,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很紧张觉得要上考场/上奥运会了,紧张到想骂他闭嘴。

今天早上起来,我开始盘算放弃。要不和老板说我生理期第二天,就不下水了吧,要不就认怂觉得自己太菜了怕水怕海不想继续了吧。要不....还在思考一下听起来更合理的借口,还没开口,就半推半就换好了隐形眼镜,以前我最讨厌戴隐形眼镜,因为总是戴不上,但今天超顺利。用棉条也是,今天毫无异物感。和昨天有点不同,今天,我的身体是一具熟悉的日常的身体。

也许今天不会那么紧张吧,这样想着我们上了车。今天没去情人岛,教练说昨天的浪点浪太碎太乱又太大,对你的体验和练习不是很有帮助。我:?昨天你还说我学得慢,害我自我怀疑了一整晚。听到他这么说,我一下子放松下来。

今天去的是双月湾,浪更整齐,也更小,很适合我这种菜鸟积累自信心。第二节课要学的内容是:读浪、划水、坐板、坐板转向、抓浪、一步起乘。

教练先留我一个人在岸上观察了一会儿浪。哈哈,我好喜欢这个环节呀,可以自己看,自己琢磨,自己发现规律,而不是有人在边上叨叨。教练还挺有眼力见的嘛,昨天在心里疯狂骂他,今天开始默默夸。在看另外一个教练带老冲浪人冲,发现他们也不是道道浪都冲,而且冲浪的尽头都是落水,区别是老人会更有控制力地落,优雅大方。看了十分钟,悬着的心更放松了些。

下海前,又被拉着练了几个起乘,这次教练疑惑问我:你平时到底健不健身,我:不健,怎么了。他:那你为什么站起来每次都要有一个做深蹲的动作,腿微屈膝就好,但别蹲,别蹲!

下海下海。先是练划水,起乘烂,那我就把水划好,鹿小葵式打气! 嘿,发现自己划水划还不错,平时锻炼没白整。接着是,坐板 - 坐板转向,紧张又起来了,每次转向教练都喊我放松,别死死扣着板沿。教练带我最常说的几话句话:你别紧张,放松;来,放松;你放松点,海浪又不会吃掉你;你起身太慢了;太慢了太慢了,速度还是不够快啊.....

磨磨蹭蹭一会,接着要开始练习完整的冲浪过程了:从划水到等浪区 -> 期间越浪,坐板转向/趴板转向 -> 读浪,判断方向 -> 开始划水,加速划水,抓浪 -> 起乘,站立,滑行。

在体验了第一次完整冲浪,且能站起来后,突然被打通了,好像 get 到了第一天根本没体验到的平静和快乐。

与第一天被教练推着板不同,第一天,海浪对我来说是一种洪水猛兽,人和板的去向是听从教练的控制,我的状态像是在逃命,急速逃离那道要冲上来杀死我的浪。当拥有这样的意象时,身体会不自觉进入紧张状态,站起来脑子就一片空白,什么快点起身,什么屈膝什么上半身打直,什么什么什么你说的什么东西,我一丁点记不住,只知道浪来了你推我出去那一下子真的很吓人啊啊啊,初中体测八百米的噩梦回忆瞬间在脑上空盘旋。然后进入落水,被告知你太紧张了要放松,听到了更紧张,继续落水的鬼打墙死循环里。

但第二天学会了划水、等浪、看浪、抓浪、划水、起乘、站立;一个完整的流程,拥有了更完整的控制感,浪不再像个可怕玩意要滚死我的恶魔,反而变成了一个有点期待快点见到一起玩耍的朋友。划水抓浪的过程也掺杂了一些在车站接朋友迅速奔跑过去的浪漫啧啧啧(何书桓飞奔向依萍的那一幕,无限循环)

心态上的转变,直接带来了身体上的放松。在后续的起乘中,我也能够听见教练对我的姿势调整反馈,是真的能听见了,知道上半身打直是什么意思了。

今天的 20 道浪,基本上完整站起来 8 次,能够滑行 8s 左右,最后 3 道还能走板调整速度了。上岸后,教练开始夸我,今天的表现和昨天比进步了一大截。我自己也觉得很满意嘿嘿,庆幸自己没有取消今天的课,还是来上了。

第二天体验的整体感受:好爽。看了眼今天的受伤记录情况:左手磨红,右手肘磕红,被板迎面砸了左脸x1,其他都完好无损🙂↕️满足了。晚上我们一起看了视频分析,教练给出的主要反馈是:

  1. 起乘太慢,还是太慢(但我回家看了许多新手的视频,发现自己并不算很慢的,而且第一天就能一步起乘,核心控制力还有上下肢的力量应该都是没问题的,是这个教练要求太高,魔鬼。)
  2. 起乘没有充分扭转臀部,导致前脚总是没有垂直指向板子,前后脚的位置偏离中心线,导致容易晃。
  3. 太紧张,太紧张,导致起乘总是无意识习惯性下蹲,蹲太多了

结合了今天和昨天的对比,我总结出了几条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小 tips:

  1. 更多自己摸索的空间,观察 & 感受 & 记录不同类型海浪的脾气、性格、节奏、力度、行动规律
  2. 冲更多适合本菜鸟水平 n+1 的浪,我需要更多更多small wins
  3. 更多更多 popup 的练习,多到我开始觉得无聊才是熟练的起点🥱(参考游泳练习。连可控环境都需要这么多练习,何况是海上这种变幻莫测的环境)
  4. 不把浪想象成要追杀我的敌人,而是我们一起在海上 play and have fun 的朋友。
image.png

第三天:身体好累,体能不支

今天早上出发前我听了陈婧霏的播客,她说自己开这个播客是为了给新专辑「猩红」做推广。出于总是想做点新的尝试,她选择了播客这个媒介,一个接收者更愿意提供耐心听你吐露脆弱、不堪、羞耻的过程,而非只是结果的媒介。在听到新尝试时,也会想到自己总是有一种倾向,要往边界去拓展。熟练、擅长、游刃有余给到的满足感总是那么有限,且容易感到无聊。但我又是如此害怕别人帮我拓展边界,别人告诉我你要走出舒适区。

+1,我也需要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意图,自己的动力。

之前读到 Jiayi 写的 <冲浪日记 4 · 慢慢进步的快感>

记得第一天冲浪回来,我一边对于自己对冲浪的天分之微弱感到格外挫败,一边想起很久之前我和一个朋友的对话。他说在和他双胞胎兄弟一起长大的过程中发现一件事,在学习一项新事物的时候,他总是上手更快,在一开始做得更好。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双胞胎兄弟会慢慢赶上,甚至超过他的表现,而他很多时候在一段时间新鲜感过了以后就会逐渐放弃。

对我而言也是同样的体验。在学习大多数技能的时候,我总是上手很快,但是随着快速上手的新鲜感逐渐退去,进入磨经验和时间的阶段的时候,因为快感上的落差太大,我非常容易感到无聊而放弃。同时和我同时开始学习的人,在一开始颤颤巍巍什么也不会的人,随着他们的坚持和联系会越来越好,当我发现我连 xxx 都不如的时候,我就会想要放弃。

我这两天反复在想这个感受,对于冲浪这项运动而言,我是那个在第一节课什么也做不对的人,但是我发现这两天我更想去冲浪,尽管在水里的大多数时间就是被大浪一次次打翻,然后再试一次,在板子上也站不了太久,而且随着天气情况的变化状态也会有很大的改变,可能一天前的进步在第二天就尽数消失了。

比如今天,我去了比前两天稍微难一些的浪点,于是陷入了和大海的疯狂搏斗。大多数时候我只是游出去就要游很久,因为水深了且下面是珊瑚,我也并不能站定了休息一会儿,只能一直划水,因为停止划水之后就会被推回岸边。尽管周围都是人,但是感觉自己在和自然搏斗……最后勉强在两个小时的过程中只冲到了一道浪。

回到营地洗掉头发里的沙子,我惊讶于自己竟然立刻条件反射式地报上了明天的两个 session,天气未知、浪况未知,因此有可能会比今天好,但也有可能比今天更差。在这几天冲浪的过程中,我开始学会不把每一天都和前一天比,而是把每一天都和在这里的第一天比——相比之下,我对于大海更加熟悉,站在板子上的感觉也更舒服,甚至还能自己抓到一些浪。

我意识到当你自诩自己有天赋的时候,你常常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本来和你的经验不相符的平台上:比如你刚刚能从板子上站起来,就和已经在水里摸爬滚打很多年的高手相比,你想快速达到他们优雅从容的状态,但很容易忽略那样的状态背后需要的时间和熟练度。因为你觉得自己有天分,因此别人三年做到的事你觉得自己一个月就能做到,并且会因为做不到而感到沮丧,却忘了天赋和 beginner‘s luck 带给你的是开始的便利而不是永远的捷径。

因此冲浪对我而言是一种特别的学习,baby steps 进步的快感是缓慢而持续的,这一点让我激动又感激。

10.31 是冲浪营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今日棉条和隐形眼镜也戴得很顺利,人就比较放松。开始确信紧张是来自不熟悉和异物感。

今天学习转向。照常先花了十分钟看浪读浪,这是我每天最安静和享受的部分,自己观察海上涌动的信息,风向,浪的能量如何积聚,浪与浪的间距,不同浪的力度... 是一种慢慢熟悉新朋友的过程,和被硬头灌输你给我看那道浪是 xxx 样,再看那边的学习体验不同,被教导总是让我进入要背诵好考点待会去考场冲刺的恐惧感里,留足空间会让人放松许多。

昨晚的视频分析 + 自己在房间练了一波起乘后,今天的起乘速度和稳定性比之前两天有了明显体感上的提升,浅浅估算了下站起来的概率也能达到 70% 左右了。纠正掉了前几天在站起来后总是无意识下蹲的毛病后,今天学转向。往后转的时候要求臀往后坐,试了两次,在从站立 - 转向迁移的阶段我有一次进入了脑子空白的阶段,教练给我反馈说:往后蹲,蹲得不够低。

这下给我整不会了,蹲不是你前两天在站立时候刚刚帮我纠正掉的,今天转向又要练这个.... 另一个比较困惑的是,练了一个半小时的转向,我其实不知道为什么要练这个,以及在遇到什么样的场景应该调取这个转向技能。问了教练但他给我的解释也是很含糊,意思是学了转向 + 走板 = 可以在浪壁上斜切。那所以为什么要在浪壁上斜切呢?天问。

在连续两天冲接近两个小时的强度下,胳膊今天已经抬不太起来了,最后半小时突然脑子里恢复了时间这个概念(前两天的海上没有时间),问起了教练还剩几分钟,算好大概还剩四道浪,想得也不是要冲好,而是赶紧冲完赶紧跑路。平平淡淡冲完最后一道,如释重负,三日军训终于结束。

第三天的整体体验感受是:有点累,有点不想玩儿了。受伤情况良好,磨破皮的部位没有新增,除了被板砸了两次。最开心的时刻反而也不是站起来,而是被一口大浪迎面砸脸上,鼻涕往下挂,头发凌乱,接着仰天大笑的那几秒。

连续三天高强度下海还是不适合我,而且刚好遇上生理期头几天,时间充裕的话,冲二休一会更友好些。

在白天的天问后,我又听到了独树不成林的主播树老师在最新一期播客<保守主义之父柏克会如何评价预制菜>里聊到为什么对于一个不会做饭的人来说,最开始要做饭,最重要的不是先搞懂做饭过程里每一个细节操作比如在哪一步要焯水背后的理性原理分析,而是要遵照一套传统权威(app/王刚/你妈妈/小高姐/菜谱等等都行)去按部就班执行。因为在不知道如何行动的阶段,理性能给予的帮助是很少的,一开始借助权威是为了开启行动。你必须先有行动,在行动中积累经验,才能了解传统权威背后的行动逻辑,并逐渐形成独属于你的见解。经验获得的道理很难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清楚,于是被认为是一种偏见。但正是因为这种偏见,塑造了预制菜无法复制的东西,锅气也好,本地食材和人的链接也好,做饭人的厨艺也好。听完这一期后,我想同理也可应用于冲浪的学习吧,前四百个小时,也许不必过度追问为什么,上量积累自己的感觉才是关键。

在坐车回冲浪店的路上,我们在 surfline 上看浪报,发现最近几天是好浪的车尾,屏幕上一片深绿。而从 11 月1 号开始浪报一片橙红,都是不太好的浪,刚好 11.1 离开惠州,内心很感激。要想跨越新手期,估计最少得 400-500 个小时才可以,所以慢慢来吧。 image.png

希望下次来也有好天气和好浪~

2024-11-01

惠东高铁站

All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