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用身体摇摆摇摆摇摆

今天放一下我的 2025 版📝

1. 用三个词描述下你心中自己的身体

比较贴近身体的三个词:喘不过气、旋转、散架

喘不过气:杭州迟迟没有入秋,每天待在室内的时间依然很久,还在延续夏天的生活节奏,高密度摄入新信息,常常会有无法顺畅呼吸的感觉。想简单回到呼吸的时候,第一反应居然是先去找找有没有帮忙练呼吸的视频,而不是直接回到身体,关注这个时刻的呼吸,好像老是在把一些简单的日常变得过分复杂。

旋转:重新学习旋转帮我足不出户拥有世界在扩展的感觉,原来人是在一个三维空间移动的(听起来像是一句废话)现在我不仅可以直上直下从地板上站起来,还能螺旋着站起来。

散架:在跳 lindy hop 的时候柴夫和淡淡一直说我的身体太松弛了,和面条一样散,胳膊、核心、脚都自己玩儿自己的。其实最开始得到这样的反馈我是很吃惊的,因为练了一年多的气功,理论上对把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移动这个点应该已经身有体会,怎么到跳舞上就又完全丢了。所以,无外界互动的身体技术的练习,和真实场景下和一个活物进行互动(比如跳舞、对抗类运动)还是两码事.... 练吧,练无止境。

2. 如果只能保留一个感官,你会选哪个?为什么?(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

最先淘汰的肯定是味觉,因为味觉能带给我的惊喜和愉悦感和其他感官比是最弱,加上我对吃吃喝喝的态度一直是:有好吃的,很好,但是没有,我也不会主动去寻找。

其次,应该会舍弃嗅觉,一些熟悉的味道会让人很安心,还有特别的味道能带我坐时光机回到过去那个具体场景里,但好像也不是最重要的。

再就是要舍弃视觉了,我是个眼睛总贪婪地想看看看的人,视力又差了,少看点,好好消化下。

触觉和听觉好像难以抉择欸,无法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也无法想象没有触感的世界。

3. 如果可以拥有一个全新的身体器官,你会想要什么功能?它长在哪里?会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目前会最想要一个长在太阳穴边上的器官,功能是负责监测身体摄入和消化新信息的节奏,如果还没有充分消化上一轮的信息,会自动让眼睛和耳朵进入休息状态,禁止贪婪。

名字就叫:消消果

4. 用一种材料来形容自己的身体

那就面条吧....希望早日可以拥有在散架面条和聚合面团的状态里自由切换的能力。

5. 对身体做过最凶残/暴力的事情有…什么

16 年念书的时候有过几个月暴饮暴食的经历,那时候乱吃东西好像是我面对失控情绪的出口。 再后来就几乎完全没有凶残行为了,身体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6. 目前和身体的什么部位关系最陌生?什么又是最熟悉的

最陌生的可能是眼睛,这是每天最频繁重度在使用的部位,意味着很多时候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我也老是忽视它给我发出的累了的信号,想了下这样的关系像是在奴役眼睛,回应上一题,这样看可能是最近几年对身体比较暴力的行为。

最熟悉的应该是脚,因为脚说啥,我都会尽量满足它的需求,比如在家都是赤脚走来走去,偶尔去草坪赤脚乱走。喜欢的运动里最爱琢磨的好像也总是脚法,有和地面直接接触的那些动作身体总是最有强烈感受,会为感受到地面反馈给脚的力开心很久。

7. 有什么大动作/小动作,能让自己和身体通上话

这个很多诶,最先想到的是海草摇摆,变成一株海草摆来摆去。这是和我的 movement 老师学的,他说在动作即兴过程中,如果动作 A 到 B 之间突然卡顿忘记怎么衔接时,都可以用海草摇摆来过渡,蹲着站着躺着都能做,这个动作本身的摇摆也会很贴近婴儿被抱着摆动的感觉,会天然被一种安全感包裹住。

坐在地板上,骨盆和地面接触,也算一个,这个姿势我会更自然地做深呼吸,人也会更平静。坐在椅子上工作开始感觉很焦虑烦躁的时候,我就会转移到地板上,气儿都更顺了。

还有一个是,旋转身体的同时用胳膊拍打自己的后背。

8. 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材质、温度、湿度、气味、颜色、尺度)中身体觉得最有安全感

在有绿树,有溪流的山里,有 25 摄氏度的风和阳光,还有一块大木地板和能望出去几十米远的落地窗。

9. 最喜欢的三种放松身体的方式

  • 按摩
  • 休闲跑
  • 去大自然里待着
  • 大字平躺在木地板上

10. 有没有感觉到过身体的节律变化?是什么样的节奏呢…

春夏会饥渴地学新东西,睡得很少,比较自闭,容易长湿疹。秋冬会大量睡觉,频繁社交,行动速度缓慢。

11. 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为啥

好像没有最喜欢的,如果有前三的话,目前是:

跳音乐:如果这也能算一种运动,跳舞是跳音乐,玩乐器也是跳音乐,只是使用身体的范围和使用方式有一些不同,但都是能和音乐待在一起的时空移动。

攀岩:七月底 Alen 带我去体验了一次攀岩,迅速喜欢上了,和攀岩的缘分也是很奇妙,我姐 20 年频繁攀岩的时候经常会喊我一起去,但彼时我对这个活动毫无兴趣,兜兜转转来到五年后,还在灵买找了教练 aka 小鸡攀岩的霜,最近平均隔一天就会去岩馆,喜欢的原因可以写很多,最大的可能是拥有了全新的眼睛来看待身体和空间位置的关系,原来一个三维空间里还有竖直的平面可以移动,我的世界又变大了;另外就是这个运动比较综合,能把之前练的瑜伽、费登奎斯、movement 里的理念都使用上去,学以致用的感觉很有满足感,也能更直接清晰看到自己的弱项。

跑步:跑得很菜,但完全无法想象没有奔跑的日子,喜欢但没有任何目标,也不参加任何比赛,只是纯粹喜欢出门跑一跑的感觉,但还是偶尔蹦出来问一下我配喜欢吗,人菜瘾大是不是够资格说喜欢的念头

12. 好奇和身体不同部位之间的熟悉亲密度,与习惯的创作媒介偏好之间的关系

好像没啥关系。

目前的偏好是:耳朵和声音、节奏感和身体动作。

13. 如果你的身体可以和世界上某一个人的身体交换一天,最想体验谁的?为什么?

这个好像可以列举好多,好像有点贪心了。

卡尔维诺、方大同、Jacob collier、Janja Garnbret、李小龙

最想体验方大同的,想用亲身观察(偷学)下他的一首歌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

14. 日常生活里,身体会参与你的行动决策么,有的话都是怎么介入的呢,一般什么身体信号会比较灵敏

如果想到要做这件事情身体就充满活力且放松的话,肯定就是对的决策。如果胸口有堵塞的感觉,通常会是犹犹豫豫拿捏不准被迫为了做决定而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会有很惨的下场。

身体的呼吸顺畅度作为一个信号是最灵敏的。

15. 发现的路径,身体如何参与带领你探索一个兴趣点到下一个兴趣点…

对身体和运动的兴趣好奇与探索是过去十年一直有的,音乐也是从小到大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只是一直是淡淡的陪伴。

今年我从身体上意识到音乐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声音的属性:时间、空间、重量、节奏冲动、动作姿态、朝向某一动作的动力(如对抗重力的跳跃)、逐渐加速和逐渐减速的过程,不也都是运动的属性吗。这些运动属性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带到乐器上的动作中,一个是用身体跳出来。

于是夏天我相继开始了用电贝司学爵士乐、攀岩、跳 lindy hop 三个完全崭新且互不大相关的爱好,如果是六年前的自己,同时期跳入三个爱好的唯一下场肯定是脑子短路,精力分配不佳最后全部放弃。但现在不太一样了,离开学校之后学习新东西的好处是,这是 100% 我自主做的选择,不用考级,不用发展成职业(aka 完全没有高远的目标,所以不用单一时间段把全部注意力都押一个事情上),节奏全部自己掌控(理论上同一阶段干一件事情进步和积累肯定会更快,但快速进步不是当前我的诉求,持续能找到乐趣点才是)。

这一次我尝试在用特别的学习方式介入和玩儿这三条线:寻找共通点。

这三个活动的都需要身体的深度参与,都需要投入(前期)看起来比较枯燥无聊的练习,都需要关注用耳朵听(攀岩好像不需要)、空间位置的变化、时值关系、节奏关系、互动关系、身体重心的移动。那我会更关注在共通点上:培养身体对上述要素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和互动对象(耳朵、手指、岩壁、贝斯、舞伴)的熟悉感与链接、和 ta 们成为可以互相支持 & 提供灵感的朋友、培养持续在看起来无聊的重复练习里找乐子的能力、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来引导需要投入注意力的日常练习、不要过度准备早点开始 Jam

《音乐课》的作者 Victor Wooten 分享过小朋友学语言的过程,乍一看小孩儿在只会嘴里蹦几个词儿的时候就被一群能讲话的大人包围住对话,小朋友其实在词汇很少的时候就在 jam 了,平移到学音乐,为什么我们要技艺高到「配」才能开始开口说话,因为缺乏包容犯错的环境,大家都只想和比自己技艺更厉害的人一起玩儿的话,就不可能有更多人参与进来。

16. 给身体画一张地图吧 & 有什么话想对今天的身体说 ==

好好休息。

All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